拥抱新业态 在新cq9电子app下载蓝海收获未来
发布时间:2024-08-30 04:15:45

  cq9电子app下载人工智能训练师训练AI,众包翻译将“生肉”变“熟肉”,凭借美妆艺术带动汉服妆造,提供照护服务搭建医患桥梁,借助一部智能手机开启直播带货……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一日千里,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各类新职业和新就业形态应运而生:数字化管理师、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视频UP主、民宿管家、AI整合“霸总”小说作者……这些职业相对自由、内容新颖、富有活力、收入较高,让年轻人纷纷入“坑”。

  据调查,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从事新职业和新业态,在新的赛道上探寻更多职业发展空间。

  准备货品、摆放道具、整理妆容、调整设备、走进直播间,上午9点,电商主播张丽娜准时开播,向线上消费者介绍童装的特点并实时互动。“我大学时学的cq9电子商务,毕业后就进入这一行,当时看到了电商直播发展的潜力,也想挑战和突破自己。”张丽娜告诉记者,在湖北省荆州市红叶针织服饰有限公司,像她一样的出镜主播有12个,幕后还有很多助播、运营、客服和技术人员等团队成员,大部分是高校毕业生。

  使用智能训练软件、设置算法参数、设计人机交互、跟踪性能测试,人工智能训练师李皓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让产品的“智商”跟上复杂的使用场景。“对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训练、调整、培养,工作内容随着技术发展和服务升级持续扩充,几乎每天都要学习。”李皓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如今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客户体验事业群工作。在他看来,从事新职业既有一定的新鲜感,也能持续保持对技术应用的敏感度。

  提前接洽海内外的游客、帮客人制订旅行计划、提供生活服务为客人答疑解惑,在浙江湖州莫干山,民宿管家孟金锦在青山绿水间,微笑服务一批批游客。“以前学艺术类专业,在校园招聘会上听说莫干山民宿很有名,也看好旅游业的发展,就想试一试。”孟金锦说。2022年6月,人社部公示了包含“民宿管家”在内的18个新职业,这让她感觉未来充满希望。2023年,她通过考试拿到了浙江省“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迎来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从智能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新职业和新业态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蓝海”。全球化智库(CCG)与腾讯青年发展委员会研究撰写的《新就业形态下中国新职业青年发展报告》指出,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将为青年群体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据课题组汇总分析,2021-2025年,互联网营销师、企业合规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20种新职业人才缺口接近1.2亿人。

  记者采访发现,选择从事新业态和新职业的高校毕业生,大多是基于自身专业基础和职业发展前景,兴趣爱好等个性化因素也是重要的内在动因。尤其是新业态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符合他们追求自由、开放、多元、平等的价值理念,更有利于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和新的契机,在工作中发挥专业特长并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个人价值。

  “互联网时代,年轻人选择从事新业态,多少有一些创业的野心。”在湖北宜昌智行合宜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李宗蒙是一位95后创业者,也是基地的负责人,她在浙江做过电商运营、当过主播。2023年,李宗蒙来到宜昌创建智行合宜孵化中心,不到一年的时间,基地吸引4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国际站、百度百捷、三农策划师等多家龙头企业和大学生创业企业,就业人数超400人,其中大学生近300人。

  宜昌峡城人家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是今年入住基地的企业之一。“我们主要做生鲜水果的电商直播销售,这边创业条件和环境都很好,年轻人一起搞事业的氛围浓厚,随时能交流经验。”负责人陈思俏介绍,公司现有员工30多人,以90后和00后大学生为主。

  在李宗蒙看来,智行合宜孵化中心能迅速成长,得益于“共享共创”模式。“我们致力于构建全新的直播电商产业生态圈,带动本土企业开拓新营销渠道。同时整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才、供应链等各种资源要素,发展cq9电子商务生态合作伙伴,为直播电商产业提供支持。”她表示,基地还聚焦直播电商与高校建立实训和就业合作关系,培养更多电商专业人才。

  “三只羊”是安徽合肥的一家网红企业,其创始人张开杨、张庆杨深耕互联网内容创作领域,把电商直播事业越做越大。截至今年5月,集团总部直属员工达1200人。为孵化更多电商达人和创业者,2021年底,三只羊推出“有家的地方有工作”数字化公益生态项目,创新灵活用工途径。2023年4月,三只羊自研App“众小二”全网上线,平台可为项目成员提供原创课程培训、剪辑指导、疑难解答等帮助,也为对互联网内容创作感兴趣的人群提供平台化、系统化支持。

  “我最早参与了‘有家的地方有工作’项目,做了线上剪辑师,通过学习实践,积累了资源和经验,看到电商直播快速发展,想在视频剪辑领域取得更大成就,依托‘众小二’平台,我和武汉的小二郎们合作成立了工作室。”26岁的覃文介绍,仅仅三个月,他们便从逼仄拥挤的出租房搬迁至宽敞明亮的办公楼,伙伴人数从最初的4人增加到29人,如今还招收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

  站在电商直播的风口,由于投入相对较少、形式灵活、经验可复制等特点,许多大学生瞄准该领域就业创业,在创业孵化基地、头部企业、网红IP等平台的孵化带动下,一些大学生电商创业者迎来了事业的春天,并带动更多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就业。

  新业态和新职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凭借其独特优势,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打开了“一扇窗”。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吴帅认为,新职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创业,为青年就业和转岗劳动力再就业提供了新动能、新机遇。

  然而,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新业态和新职业也必然遭遇一些“成长的烦恼”。在采访中,一些高校毕业生担忧,新业态是否规范?会不会缺乏权益保障?从事新职业,专业技能能否得到提升?职业发展路径是否畅通?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一直在探索解决办法,出台适应新业态和新职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为从业者解决后顾之忧,护航新业态平稳健康发展。

  2021年,《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印发。2022年7月,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试行,试点范围逐步扩大。2024年2月,人社部印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从2019年到2024年,人社部陆续发布了六批共83个新职业,与之相配套的,还有职业规范、评价、培训、就业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为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对新业态平台和企业用工具有指导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苏丽锋表示,地方有关部门可以结合文件,出台符合当地新就业形态发展的举措,增强新就业形态的职业吸引力,吸纳更多大学生选择新就业形态。

  “人社部每一次发布新职业,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公信力等大大提升,学习新职业、掌握新技能成为年轻人的新追求。”吴帅指出,高校毕业生及家长应摘掉“有色眼镜”,以包容、鼓励的态度对待不断涌现的新职业。

  为让一扇窗发展成一扇门,更多部门不仅需要注重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开展规范化培训,实现人才培养培训与新职业及其相应标准开发紧密对接,还需要推动新职业领域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和完善,畅通新职业领域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更需要在规范新职业领域技能等级评价时注重评价结果导向,提高证书“含金量”,让新职业从业人员有更坚实的本领展翅高飞。